酌彼金罍

青铜、石刻、书法、陶瓷……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后内地最土豪的莫过于上海博物馆,其中的青铜馆又是国内公认青铜展品布展能力最强音,所以去上博馆必看青铜馆。

观展准备

  不同于石刻佛像,青铜器具年代久远,且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逐步失去统治地位,所以观展前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需要的。

快快查字典

  免费。一进青铜展厅你会发现无数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中国汉字,一本字典防身,知道读音、含义才能加深图形历史的理解。

上海博物馆 for iPhone

  ¥25。上博馆官方应用,说实话app体验很差,真正值这个价的是内部提供的展品数据,对重点展品提前预览可以在观展时做到更有目标性。

大底相机

  一定要带上大底相机,即使是iPhone 6plus在面对这种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下也无法做到细节兼顾。


青铜器的分类

  上博馆青铜器有2类:兵器和礼器,其中兵器略少,以商、周的青铜礼器为主。

兵器

  殷商当时主要的敌人就是游牧的羌族,正是在掌握了青铜这种锡、铜混合的合金冶炼技术后才对使用石器的羌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,所以兵器的锻造在青铜冶炼史是必须占据重要地位。

钺 [yuè]

镶嵌十字纹方钺,夏晚期(公元前18世纪——前16世纪)

  钺是一种砍杀兵器,形似斧而体大。即可用于战场、刑场,也被用做仪仗。这把方钺中间镶嵌有精美的十字纹绿松石、并且未曾开刃,所以事实上是被用作礼器。

龙首钺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象首兽纹钺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透雕龙纹钺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像这把龙首钺重量更轻、装饰简洁,更适用于战场。而象首钺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商代的时候黄河流域是存在野生大象的。

戈 [gē]

镶嵌兽面纹戈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龙纹戈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兽面纹銎内戈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兽面纹戈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雷纹戈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龙纹戈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戈是一种横刃兵器,上下皆刃,可以用来横击或是钩杀,主要盛行于商代及战国,到秦以后就逐渐消失了。

火纹矛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矛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矛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矛是一种用于刺杀的长柄兵器,由于其轻便简洁,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一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。

圆珠纹刀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马首刀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目雷纹刀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刀这种集攻防于一体的砍杀兵器,从来都是主战兵器,甚至是抗日战争时都还有沿用。

礼器

  礼器又分为酒器、飪食器、水器和乐器。青铜器之所以被命名为“青铜”,仅是因为其出土时布满青色铜锈,但在其刚锻造出来时是接近黄金色泽的,可以想象,在满屋子遍布这些器具时有多富丽堂皇。

酒器

爵 [jué]

束腰爵,夏代晚期(公元前18世纪-前16世纪) 管流爵,夏代晚期(公元前18世纪-前16世纪) 爻爵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旅祖丁爵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爵为一种斟酒器,出现于夏代晚期(最早被发现的青铜器之一)而盛行于整个商朝。其前有倾酒的流漕,发展成熟后流漕与杯口间出现两柱,尾部尖锐,中部杯体用来盛酒,下有三足。

角 [jué]

彳止角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角是一种饮酒器,外形跟爵很像,但是没有两柱,并且两尾对称。

斝[jiǎ]

连珠纹斝,夏代晚期(公元前18世纪-前16世纪) 兽面纹斝,商代中期(公元前15世纪中叶-前13世纪) 火纹斝,商代中期(公元前15世纪中叶-前13世纪)

  斝是裸礼的重要器具(裸礼是商代极为重要的祭神祭祖礼仪,裸与灌在古代是相通的,斝作为裸器也就是灌酒之器),此外也可以于其下点火用于温酒。

觚 [gū]

兽面纹觚,商代早期(公元前16世纪-前15世纪中叶) 斜角云纹觚,商代中期(公元前15世纪中叶-前13世纪)

  觚的特点是喇叭口、细腰高圈足。由出土来看经常是一爵一觚搭配出现,于是有推测爵是用来饮用温酒,而觚则是用来饮用不加温的酒。

觯 [zhì]

父乙觯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四瓣目纹觯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小臣单觯,西周成王(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)

  形似尊,但是更小,功能上与角一样,同为饮酒杯的功能。所谓“宗庙之祭,尊者举觯,卑者举角。”在西周之后觯逐渐取代了觚成为与爵的搭配。

觥 [gōng]

父乙觥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父乙觥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椭圆或方形的器身,兽首及脊背为盖,兽颈部为流漕,可以用作倾酒。

牛首兽面纹尊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羊首兽面纹尊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豕尊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古方尊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器,圈足、圆腹或方腹,长颈、敞口。

牺尊,春秋晚期(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-前476年)

  到春期晚期也有发展出动物形态的尊,中间的容器可以提出、用于盛酒,其余两穴用于注入热水温酒。

卣 [yǒu]

戉箙卣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曲折雷纹卣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兽面纹卣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椭圆或圆形,深腹、圈足,有盖和提粱,用于盛酒。

盉 [hé]

兽面纹盉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圆口、深腹、三足,前有流、后有鋬,盖与鋬间有盖相连。用于装水以调节酒的浓淡。

罍 [léi]

亚方罍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大型盛酒器。

瓿 [bù]

兽面纹瓿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大型酒器,也用来盛酱,圆口、大腹、圈足。

𦉢 [líng]

仲义父𦉢,西周中期(公元前11世纪末-前10世纪末)

  也是一种青铜酒器,至西周中后期方才出现。

方彝 [yí]

父戊方彝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鼎方彝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师遽方彝,西周恭王(公元前10世纪中叶)

  彝原本是青铜礼器统称,直到宋人将这种方形的盛酒器皿称为方彝。《周礼》中有六彝:鸡彝(盉)、鸟彝(爵)、黄彝(觥)、虎彝(觥中作虎首而四足者)、虫彝(鐎)、斝彝(斝)。

兽面纹壶,商代中期(公元前15世纪中叶-前13世纪) 小子省壶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龙纹方壶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壶是一种盛酒的容器,通常带有提手和盖子,外形则不拘泥于圆形,方形、扁圆也有见到。

莲瓣盖龙纹壶,春秋中期(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-前6世纪上半叶) 羽翅纹壶,战国早期(公元前475年-前4世纪中叶)

  相对于爵、斝而言,壶这种盛酒器一只都在发展,制作工艺也越发的复杂,像这2只出土的春秋、战国时代的壶。

镶嵌画像纹壶,战国早期(公元前475年-前4世纪中叶) 镶嵌几何纹方壶,战国晚期(公元前4世纪中叶-前221年)

  除造型工艺方面的进步外,壶身纹路也发展出了更多的花样。

宴乐画像杯,战国早期(公元前475年-前4世纪中叶)

水器

鱼龙纹盘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 子仲姜盘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盘是一种承水器,常与匜配合使用,用于承接弃水。

斜角云纹盆,西周中期(公元前11世纪末-前10世纪末)

饪食器

簋 [guǐ]

从簋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甲簋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鄂叔簋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

  相当于今天的碗,用于盛饭稻粱等饭食。西周的簋与商朝簋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底座,并且具两耳或四耳,大概是受“凤鸣岐山”的影响,方座周围多装饰以凤鸟纹。特别的鄂叔簋的底座圈足内还垂有小铃,暗合“钟鸣鼎食”之意。

倗生簋,西周恭王(公元前10世纪中叶) 虎簋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

  到达西周晚期纹饰逐渐脱离了凤鸟纹,而且加上了碗盖。

云纹鼎,夏代晚期(公元前18世纪-前16世纪) 亚酗方鼎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龙纹扁足鼎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德鼎,西周成王(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) 变形蟠龙纹鼎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烹煮肉食的器具,通常为三足两耳,但也有四足的方鼎。得益于殷商的“酒池肉林”,西周的大宗青铜器转向为食器,鼎便是其中之一,并经常与簋组合使用:天子用九鼎八簋、诸侯七鼎六簋、大夫五鼎四簋、士三鼎二簋。造型、装饰纹路方面也由殷商时的神秘走向端庄。

颂鼎,西周宣王(公元前827年-前782年)

  此外由于鼎的大型化发展,开始于其身出现长篇铭文,即有书法研究含义,也可用来补全历史。

交龙垂磷纹鼎,春秋晚期(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-前476年)

  到春秋晚期时鼎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。

鬲 [lì]

兽面纹鬲,商代中期(公元前15世纪中叶-前13世纪)

  《梦溪笔谈》言“古鼎中有三足皆空,中可容物者,所谓鬲也。”也就是说鬲也是一种三足类鼎烹煮器皿,但是足中空,也可用来盛粥。

甗 [yǎn]

兽面纹甗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母癸甗,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) 叔硕父方甗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

  甗是一种蒸饭的器具,其实就是甑与鬲的组合,其上为甑、用于盛放食物,其下为鬲、用于煮水。

盂 [yú]

父乙盂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伯盂,西周中期(公元前11世纪末-前10世纪末)

  盂是一种大型的盛饭器具,深腹、后期发展出耳。

盨 [xǔ]

晋侯丵丮盨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

  盛放煮熟的黍、稷、稻、梁等飯食器具,行于西周中晚期,流行时间较短,故出土不常见。

簠 [fǔ]

山奢虎簠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盛放饭食的器具,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,盖和器身形状相同,大小一样,上下对称,合则一体,分则为两个器皿。出现于西周早期,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,战国晚期以后消失。

透雕波曲纹铺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盛放肉酱的器具,其上为一平底直壁浅盘,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。

鍑 [fù]

垂鳞纹鍑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垂鳞纹鍑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一种煮茶用具。

镶嵌狩猎纹豆,春秋晚期(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-前476年)

  盛放腌菜、肉酱和调味品的器具,上方有盘、下为长柄连圈足。

乐器

饶 [ráo]

亚酗饶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 兽面纹饶,商代晚期(公元前13世纪-前11世纪)

  饶是一种打击乐器,口部向上呈凹弧形,两侧角尖锐,底部有一中空圆管状短柄,用于插入木段。

梁其钟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 晋侯鱼木钟,西周厉王(公元前9世纪中叶)

  呈编悬挂,用木槌敲击底部纹饰处发声。

镈 [bó]

四虎镈,西周晚期(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-前771年) 秦公镈,春秋早期(公元前770年-前7世纪上半叶)

  平口,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。常与编种组合使用。

透雕蟠龙鼓座,春秋晚期(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-前476年)